情感作文

时间:2024-07-17 17:46:32
情感作文8篇

情感作文8篇

在日复一日的学习、工作或生活中,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,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。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?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情感作文8篇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
情感作文 篇1

走近单位的旧大门,不见了那块昔日里红遍小镇的巨幅牌匾。门楼上方耷拉着几根已然断了废了的绳线,在冬日的冷风中,瑟缩着孤零零的腰身,面目黯然。

几只寒鸦扑楞楞的飞离了门楼近旁枯树的枝丫,留下几声悲鸣。

暗灰的天空下,昔日的校园被即将新建起来的用做幼儿园的楼房占据。楼房还没有竣工,外围都是单调的冷的灰色,如同这冬日的天空。园中失却了往昔沸腾的青春的身影与欢声。呼吸间,有一种冰样的陌生象缠绵的水蛇,瞬息爬遍周身,直让你感觉整个人一下子无比的空洞,连同曾经炽热的眼眸。

依旧习惯性地很顽固地从旧大门进入校园,穿过一些断壁残垣,穿过那幢唯一的没来得及被拆迁的旧楼,穿过那个因其还在发挥着作用依然留着的昔日的水房,忍不住望上一眼旧日的门房,这里曾经是最为中枢的地方,再折上几个弯儿,很费力地来到教学新楼。

奇怪地发现,每天自己宁愿多走几分钟,宁愿走一段并不平顺的路,有时甚至会无端的停下来,原来只是为了缅怀。明明知道,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主流,无可抗拒。同样无可抗拒的,是自己那么那么落寞执着的情怀,是为人,是为物,是为事,是为那里曾有过的实实在在的曾经。

缅怀是害怕忘却,缅怀是为了祭奠,缅怀是用心珍藏,珍藏每一段属于自己的人生过往。或哭、或笑、或苦、或累、或伤感、或幸福、或荡气回肠、或如平常一段歌……

总是很依恋很依恋一些人,总是笃信一些遇见定会相守,总是奢望某一刻温暖会是永久,总是会犯相同的幻觉上的错误,比如,执拗地认为,很爱自己的人和自己很爱的人从不会走远,会一生一世天长地久……

总是会突然想起那个异地的冬天。

想起那些清晨落满雪的寂静的院落,想起那片无风的清纯凛然的天空,想起偶有一只鸟掠过天空时的感叹。

想起上学的去来间那一座必经的小桥。想起小桥对面那个温暖谦和的盲人医生,想起小桥末端那个卖馒头的豪爽的大婶,想起桥头小摊上浓香的煎饼味儿,想起手推车上烤地瓜的灼手与清甜。

想起校园东边的那片树林。想起树林深处幽咽的琴声与沧桑的拉胡琴的老者,想起满世界银装素裹与脚下咯吱吱的雪响。

想起路灯下母亲那焦渴等待的眼眸,想起门眼里与她捉过的迷藏,想起冬夜里红的烫手的火炉。想起火炉上冒着热气的水煮豆腐。

想起深夜被窝里捧读《平凡的世界》,想起台灯下演算过的大本大本的习题,想起母亲忙碌的手脚与眼中不灭的希冀,想起曾支撑自己的坚如磐石的信念。

……

岁月的风滚滚吹过,尘起尘落,沧海与桑田,旧貌与新颜,生命中,总有一些东西渐行渐远,来不及停留,来不及握住,来不及道别。

过往如飘零的繁花,总要有些随风,有些入梦,有些长留心中,于是,有时痴狂,有时迷惘,有时用寂寞清唱……

总有一些寂寞会开成花!

情感作文 篇2

弗雷德里克出身于外省一个靠地租维持生计的中产阶级家庭,中学毕业后去巴黎法学院学习。在一次回乡省亲的船上,他邂逅了画商阿尔努夫妇,并对阿尔努夫人一见钟情。回巴黎后,弗雷德里克想方设法和她交往,却一直没有结果。此后他结识了交际花罗莎娜特,陷入了双重爱情而不能自拔。为了挤入上流社会,他又追求大银行家当布赫兹夫人,但对阿尔努夫人的爱情却始终未变。当布赫兹夫人发现弗雷德里克另有所爱,断然与他分手。弗雷德里克只得转而回到家乡,试图寻找一直热恋着他的少女路易丝,不料路易丝也已另嫁他人。当他终于和阿尔努夫人重逢时,后者早已破产,而且满头白发。在经历了一番风雨之后,弗雷德里克挥霍掉了他的大部分财产,爱情、事业的美梦都如泡沫般破碎,终于过着孑然一身、清贫潦倒的生活。

在《情感教育》中,福楼拜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碌碌无为、虚度年华、“集一切弱点之大成”的青年形象,讲述了后者在感情和事业上的失败经历。弗雷德里克原本有着得天独厚的资质、美好远大的前程,他对阿尔努夫人的爱情确实那么真挚、纯洁。然而,在巴黎上流社会虚荣奢靡、尔虞我诈的风气熏陶下,他不但荒废了学业,连情操也变得低下了:他为满足-欲玩弄烟花女罗莎娜特;在好奇心的驱使和钱财的诱惑下去“爱”天真烂漫的少女路易丝;为了实现向上爬又去追求朱门贵妇当布赫兹夫人。周围的环境加上他意志薄弱、耽于幻想、对万事都缺乏进取心的性格,理所当然地导致了他在事业上与感情上都一事无成。

小说的与众不同之处,是把主人公性格的塑造和命运的描写,同社会变革和重大历史事件结合在一起。《情感教育》反映了1840年至1867年间长达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法国社会生活,特别是1848年的革命贯穿其中,向读者展现了一幅错综复杂、跌宕起伏、瑰丽宏伟的社会画面。作者把主人公的命运和历史事件糅合在一起,显示了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的关系。弗雷德里克初到巴黎时,在街头目睹了群众反抗金融贵族的集会,作为中小资产阶级的一员,他当时采取了支持革命的态度。但是,当他融入了巴黎的奢靡生活之后,便很快背弃了他原先的立常二月革命时,他还不由自主地来到街上,旁观了惊心动魄的斗争场面;但到了当局镇-压六月起义时,他却躲在枫丹白露与罗莎娜特作乐;而拿破仑三世政变的时候,他更是忙于鬼混在罗莎娜特和当布赫兹夫人这两个女人之间。弗雷德里克的失败经历,实际上也是他的堕落过程,福楼拜通过他的命运,谴责了资产阶级社会对年轻人的不良影响,揭示了那个时代使一部分资产阶级青年意志瘫痪、贪图享乐,乃至最终成为废物的现实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《情感教育》所反映的不仅仅是弗雷德里克一个人的命运,而且是1840年至1867年整个法国的社会状况。

情感作文 篇3

簌簌风起,落叶归土,方知生命的季节已渐渐远遁,很难再记起春天的日子里是如何萌发希望的新绿.

感受生活,犹如感受季节.花开花落.风来风去,又有谁能预料得到.驻足情感路上的每一个人,不可能没有一种惆怅的遗憾与难言的隐痛,那种寂寥的哀怨源于何处,你说不清,我道不明.

用淡漠的心去回忆过去的`日子,你就会品尝到一种淡淡的涩涩的滋味,心中便有所感触与深思,为昨天的付出.为今天的收获:为心中的梦想.为日后的希望,我们丢失的已经太多太多了.漫漫征途,蓦然回首,却发现自己背负的行囊空荡如洗.

回忆过去是痛苦的,沉溺过去是悲哀的.在这个感情按商品计算的年代里,去寻找往昔那份纯真与渴望确实太难了.时光永远行进着,我们的脚步却不能停顿,路还得继续去走.然而,我们又无法确定明天的行踪如何漂泊.风会再起,雨会再下,而太阳永远不会消失.其实生活是很美的,只是我不该在没有韵律的情感驿站停歇长久.人生不是梦,梦只是虚幻的烟雾,而我们活生生地面对每一 ……此处隐藏4575个字……到小时候没有担待的日子里去,会不会过得更舒坦更快乐些?

悠悠时日倏然流过,不留点滴欢愉与悲念的残存。只是也觉得夏末秋来的冷热交替间,若有多一份温热的提醒,不必时常叮咛,不必关怀备至,想会好受些。心里的空洞能有哪个人来填满,日子的虚无若有一丝声气嵌入,那得多好。

有时面对着白日的虚空,看阳光落在地上的炽热,俯视着斑驳交杂的叶子的投影,隐隐绰绰,也曾想起过一个孤独的名词来。孤独吗?在心里这么问。谁会心思细腻到观察阳光与叶子交融的韵味;谁会注意到城市高楼间云形流风的变幻;谁会凝望花前树下,茫茫人海中离而远去的背影?一定是一个孤独的人罢。孤独到静心于身边的每一件事情,孤独到风花雪月由虚妄成了真实,孤独到把想要吐露的话语默默地咽进胃里。这一切,多么可怕。

我能退缩吗?大哭一场,沉沉一觉,或是挣脱束缚去肆虐去放纵,把年龄与世故的针砭抛于脑后,把所有心心念念的清规戒律,条条框框,之乎者也的劝勉教条泡在酒里,在灯光与声嘶力歇的呐喊中寻找短暂的慰藉。是否会更好些呢?可我要的不是这些。在现实的行走中,我并非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孤独者,我有足够多可以一起嬉笑怒骂的朋友,我有像大树般呵护着我迈向成熟的亲情。我所言之孤独,是内心的孤独。极欲放纵,失心失我,不是我想要的。

也不知经过多少次无力的挣扎,经已养成了一颗随遇而安的内心。不是仓促的瞬时的明悟,是在万般无言的思彻中随着境遇而去的坦然。只是浅浅地明白了孤独存在的一些意义,原来它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调剂。我所理解的孤独,它是生命的一种恩赐,一种平凡的常态。我曾经有对它的厌恨和防备,有对它的责难和挑剔。如今我视若珍宝。它让我更进一步地思考自己本身,思考这个世界,思考真善美存在的状态。它让我修身修心,让我平静。

孤独,其实真的是人生的常态。孤独,怎么就不是人生的常态了呢?在你最需要人陪的时候,你的亲人,爱人,朋友可能一个都不在身边。有些事情你不得不一个人去处理,有些话还得一个人藏着。你随时可能面临孤独的侵扰,无论你有无做好准备。雨天,你要记得备伞;病中,你又有照顾自己的责任;饿了困了,你还得安排吃睡。平常得很。这些事情在很多情况下,你都得一个人面对。

我曾经一个人出行,一个人去领略未知的世界。我所碰触的任何事物,似乎都成为一种收获。世界是新奇的。没有嘈杂的心灵负担,没有思想未兼容时的对话。我可以风闻一朵花的香,在呼吸间辨识花的种类;我可以投入到游鱼中,长久的无言的随鱼儿在卵石中游动;我亦可以注视一座城楼塔尖,像凝视历史的风烟与能工巧匠的聪慧那般肃穆。我不必成为时间的累赘,我可以我行我素。这是我在孤独这种状态之外完全做不到的。

我曾经一个人去图书馆,在我所钟爱的书籍之海里畅游。挑一本喜欢的书,再找一个阳光充裕的靠窗座位坐下,然后静静地翻阅与聆听。我仿佛能够听到作者在我眼前的细语,长篇大论也好,字句珠玑也罢,我能在忘我的孤独的状态下投入到一本书的世界去,享受一场超越灵魂的旅行。有时我可以轻轻地笑,不必纠结于与旁人的观点是否尽同;有时我可以作一些注解与感悟,不必花时间空耗在盲目的获取中。孤独何尝不是一种享受?

我曾经一个人看过电影,与旁人不曾相识,倒多了一种安然的庇护。人与人之间,本来就想省略多余的联系。非亲非故,又无端于两者之间放了一睹虚墙,阻隔两方交流。只要我不勾搭你的眼神,只要我沉浸在另一个世界,我可以飞天遁地的穿越现实与虚拟。虽然偶有的尴尬是,或有一两对情侣,三两堆结伴同行的好友羡煞这一双孤独的眼睛。但我总能幸运的避过,把一爪又一爪的爆米花往嘴里塞,听着嘎嘣嘎嘣的声音乐呵乐呵的。

我曾经一个人写作到深夜,最后累趴在桌子上,醒来已是第二天的凌晨。只见窗外有零落四散的星子,风来帘动,树影莎莎,却是万籁寂静的时刻。我突然安静得想哭。这真是我不曾遇到过的孤独,安静到能听见心海可怜的回声。我相信很多人有类似的境遇。一个人面对空旷旷的大厅弹起孤独的钢琴,一个人拿起孤零零的画笔,凝思于画布中的美丽。因为了解自己本身和孤独本身,因为知道挣扎的无效。于是端起孤独的酒杯,一饮而尽。

我曾经一个人面对所有需要或不需要独处的时刻,总觉得一个人或许也能看到一些不一样的世界,在某种状态下找到一种力量。比如一个人走路的时候,我常常很慢很慢,偶有一两对养眼的情侣路过,脑海会思考他们般配吗?虽然大部分的思考是我也有人陪多好。我常常有某种孤独式的臆想,那些对真善美的思索或许正从孤独的状态中而来。既然能创造万物的主,赐予我一个神秘的状态,让我得以寻觅最真的自我,何乐而不为呢?

我也就不觉得孤独有多么可怕了,甚至由于以前对孤独过分苦恼而生出的罪恶感都萌发了。我总算觉得一个人吃饭,工作,睡觉;一个人看书,听音乐,散步;一个人远行山水,周游列国,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都不再那么可怕了。可怕的是厌倦孤独而不把握利用。当我们远离了孤独的状态,或许也是最容易迷失自己的时候吧。

而我能在孤独中成长,明悟;在孤独中思索,静心;在孤独中看春夏的流转,看花草的枯荣,看命运的无常,看人生的起落,看红尘的喧嚣,看历史的风烟,看一切不曾看在眼里的人生万象。于冥冥人生的乱流中,拾一份清幽,拾一份自在,拾一份真我,已经很好很好了。

情感作文 篇8

“这是最好的时代,这是最坏的时代。这是智慧的年代,这是愚蠢的年代。这是信仰的时期,这是怀疑的时期。”——这是狄更斯在《双城记》开头的一段话,我觉得,这用来形容因互联网高速发展,而使我们的生活逐渐被碎片化的今天,再合适不过了。

今天的我们,已经习惯了网络带给我们的便利生活:用微信沟通,用淘宝购物,用百度查询,用优酷观看最新的视频……我们对外界的一切需求,渐渐变为对手机上一个个app的依赖。我们的时间被网络技术碎片化,我们的知识被搜索引擎碎片化,我们的人际交往被通讯工具碎片化,最为可怕的是,这种碎片化的生活让我们的亲情,友情,精力都碎片化了。

当父母在陪伴年幼的孩子时,不再是全情投入地陪着宝宝一起游戏玩耍,欢笑娱乐,而是拿着手机头也不抬,陪伴变得心不在焉;当子女回家探望年迈的父母时,也不再是陪着父母说说笑笑,其乐融融,而是专心致志地看着手机,一刻不停,探望变得敷衍了事;朋友相聚也不再是谈笑风生,互诉别情,而是忙着拿手机拍照片,发完朋友圈后看评论。我们生活中的每个碎片时间,几乎都被网络侵蚀殆尽,亲人朋友间的交流变得疏离冷淡。难怪有人感慨:“世界上最远的距离,不是生与死,而是我在你身边,你却在低头玩手机。”

在互联网大为发展的今天,我们已没了“有约不来过夜半,闲敲棋子落灯花。”的从容和闲情,也没了“情人怨遥夜,竟夕起相思”的牵挂与思念,更没了“洛阳城里见秋风,欲作家书意万重”乡思与惆怅,电话,微信,qq,诸多高科技的通讯工具,让我们的情感,不需要等待,也没有了期待。网络让人们的联系变得快捷而方便,却让心灵变得疏远而冷漠。

网络是虚幻的,现实才是美好的,再高端的通讯技术也只是一种工具,我们不应被它控制,让我们用心,用爱,用诚意,去陪伴家人和朋友,让遇上碎片化生活的我们,拥有“完整”、美好的情感。

《情感作文8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