议论文
在学习、工作中,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,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。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?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议论文,欢迎阅读与收藏。
议论文1超市香烟不翼而飞,店内天花板也离奇被破,今年三次连续被盗,店门却完好无损,超市老板赵女士可是百思不得其解。看完店里监控之后,赵女士被吓了一跳,这小偷竟然是“从天而降”!
13日凌晨,武昌一超市今年第三次被盗。监控显示,小偷每次都是从天花板跳下来,盗走了10多万元的香烟。
超市天花板藏活人
超市天花板离奇被破
事发武昌区才华街可多超市。店长赵女士介绍,13日凌晨6点多来开门,发现天花板又破了,柜子里存放的香烟全部不翼而飞。而这已经是今年来第三次被盗了,前一次就在两天前,第一次是1月6日,三次加起来损失了10多万元的香烟。
赵女士说,她的店内装有监控,第一次看到偷窃画面时,她惊呆了:小偷竟是从天花板上跳下来的。
13日,记者从监控画面中看到,前两次,一名男子拿着手电筒从店中央的天花板跳下,随后迅速拉掉电源,切断了监控。
后来,店员将此处天花板用粘胶加固,结果13日凌晨4点半,小偷从门口附近的天花板上跳下。记者看到,天花板上面还有半米多高的空间。
目前,警方已介入调查。
为什么小偷会藏在天花板里呢?据了解,赵女士店铺相邻的店铺上都有着很大的招牌,招牌都是空心的,而且相互连通,只要小偷从任何一个店铺招牌里面钻进去,都可以进入赵女士的超市中。看来,店铺的招牌可都是要重新换了才能防止小偷如此“从天而降”了。
议论文2写议论文,请围绕四个词“做文章”——角度、展开、启发、标志。
1.“角度”要精准
只有角度准,才能确立正确的论点;只有角度精,才能使论证有力。
(1)命题写议论文
题目就是论点的不谈。如《勿以恶小而为》、《毁树容易种树难》等。
如果题目只是论题,论点需自行提炼。“提炼”论点的角度有:
①未限制处
例如题目:说小
题目限制的是只准论述“小”,但它并未限制一定要论述“小”的什么方面。这正是可以发挥的地方。
于是便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论点:
“小”并不小;
勿以善小而不为;
小洞不补,大洞吃苦。
②抓修饰语
例如题目:开动思维机器
题目的重心在修饰语“思维”二字上。抓住了它,就明确了“开动”的“机器”是人的脑筋。
③剖析喻义
例如题目:不要拒绝阳光/在转弯中创造/让我们串起爱的环链/真味是尝出来的
“阳光”、“转弯”、“环链”、“味”都取其比喻义。
④揭示关系
例如题目:树木·森林·气候
题目中三者之间既是并列的,又存在着一种互为因果、环环相扣的关系,暗示着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某些关系。
(2)供材料写议论文
①材料常常是多义的
例如:仔细阅读下面这篇短文,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,以“读《画蛋》有感”为题写一篇读后感。
画蛋
达·芬奇从小爱好绘画,父亲送他到当时意大利的名城佛罗伦萨,拜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。老师不是先教他创作什么作品,而是要他从画蛋入手。他画了一个又一个,足足画了十几天。老师见他有些不耐烦了,对他说:不要以为画蛋容易。要知道,一千个蛋当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形状完全相同的;即使是同一个蛋,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,形状也就不同了。比方说,把头抬高一点看,或者把眼睛放低一点看,这个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。所以,要在画纸上把它完善地表现出来,非得下一番苦功不可。佛罗基奥还说:反复地练习画蛋,就是严格训练用眼睛细致地观察形象,用手准确地描绘形象;做到手眼一致,不论画什么就都能得心应手了。后来芬奇用心学习素描,经过长期的艰苦的艺术实践,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,成为一代宗师。
分析
材料起码有以下4个含义:天才出于勤奋;要打牢基础,练好基本功;学会全面看问题;名师出高徒。
②同一个材料可以有不同的认识
例如:写《失街亭》的读后感。
从孔明的角度,既可提炼出“执法如山”、“严于律已”的观点,又可围绕“智者千虑,必有一失”去发表感想;
从马谡的角度,则可发表“马谡是个好参谋而不是个好统帅”的见解;
从王平的角度,还可以写出如下的感想:“重用人才,就应委以重任。”
但论点只能有一个,万不可把几个启示都堆上去,结果一个也说不清。
2.论证要“展开”
议论文的着眼点、着重点是“论”,要把中心论透,让“思想”显亮。
展开议论的关键是将中心论点分解为两三个分论点。
(1)并列展开
对中心论点进行条分缕析,分解出几个并列的分论点,以显示论证的全面性。
例如题目:梅花香自苦寒来,可分解为三个并列关系的分论点:①苦可以激发进取心;②苦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;③苦可以培养创造精神。
(2)递进展开
对事理作纵深剖析,以显示出思维的深刻性。
例如题目:在困难面前,可分层推进,分解为这样几个分论点:①要承认困难,因为困难无处不在,无时不有;②要不怕困难,因为困难像弹簧,你强它就弱;③要分析研究困难,千方百计地战胜困难。
3.观点要有“启发”意义
论述,要透过现象深入本质,揭示出问题产生的原因,使观点具有启发意义。
具体怎么做呢?
(1)善于质疑
质疑通常是创新的先导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重新评价那些传统观念,重新审视一些过去约定俗成的事物,你会发现有些观点是片面的,甚至是错误的。
(2)变换角度
我们习惯于从某个固定的角度去观察、思考问题,时间长了,老话连篇;如果换个角度去思考,就可能出新意。
(3)限定范围
不少道理只有在一定范围内、一定领域里才说得通。如果你把某些观点、某些现象限定在另一个特定的范围内去分析,就可能出新意。
(4)纵横推进
纵,就是深入地想;横,就是扩展去想。
4.“标志”要显
要想让老师很快把握你的思路,必须有一些标志性的语言。
这些“标志性的语言”包括:拟好题、开好头、有好段、结好尾、设亮点等。
议论文3说起青春,就会想到校园里的生活、课堂上的欢声笑语、同学之间的友谊、老师的循循善诱,孜孜教诲……谈到成长,离不开的是父母的含辛茹苦、慷慨无私,那颗事事为我着想的心。
在这漫长的 ……此处隐藏17534个字……议论文时,就可以从中提取相应的论据材料来作文了。
完成了上述工作之后,我们就可以继续运用“尝试教学理论”来进行深度探究。
在“先学后教”、“先练后讲”的相关原则下,教师引导并要求学生对搜集来的论据进行隐含价值再挖掘。何谓“论据的隐含价值再挖掘”呢?举个例子来说,前面我们的话题为“逆境与成功”,学生很自然地就想到居里夫人发现镭的事例。那么通过深度探究,我们可以从居里夫人身上挖掘出如下的一些价值:其一,居里夫人与丈夫共同发现镭,表现了夫妻之间同心协作、共同取得事业的成功;其二,居里夫人所在的家族有多人在科学上有重大贡献,又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影响;其三,居里夫人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经常拿钱物去资助他人,又表现出可贵的、崇高的道德品质;其四,居里夫人是波兰人,二战期间,波兰深受法西斯的伤害,居里夫人为了祖国的自由而积极奔走,又体现出令人敬仰的爱国精神。这样一挖掘,有关居里夫人的这条论据就转化为能论证五个方面问题的论据材料,一下子就提高了论据的使用价值,开阔了学生的视野。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之为“榨油”,也就是要尽可能多的从一个人身上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论据材料。
接下来,在“尝试教学理论”的指导下,老师再选出一个人或一个事例,要求学生也这样去挖掘其隐含价值,使学生们能熟练操作。等学生们都熟练了以后,就又可以将搜集来的论据分类,然后再分派给不同的学习小组,开展“兵教兵”互助活动,将所有可能有隐含价值的论据的隐含价值挖掘出来,积累下来,成为新的论据材料。在实际教学中,我们可以一个星期提供一个话题,要求学生按照上述操作流程去操作,不停地搜集,不断地交流,不懈地积累,几个学期下来,积累的论据材料是非常可观的,学生写议论文时就不再无话可说,无论据可用了。
谈到这里,可能有人会问:这样去搜集、去挖掘,论据不总有搜集完的一天吗?其实,这大可不必担心。我们在前面的结构图表里有这样的积累途径――古今中外的论据材料、新闻、时事时政,这些事例,尤其是新闻、时事时政是日新月异,动态的、永恒发展着的。所以,它是有源之水、有本之木,又何来终竭之说呢?反倒随着时间的推移,论据材料会不断更新、不断丰富。
论据的搜集完成之后,接下来我们要解决论据运用的两个问题:其一是论据本身的基本运用;其二是论据的拓展运用。
首先,我们来说说论据本身的基本运用。
这个基本运用是这么样的含义:我们所搜集来的论据可能是一句话,也可能是很长的一段话。若是一句话,在将其与观点联系起来进行论证说理时,就有必要对其进行扩展,我们可设计不同的句式来展示这一条论据,使之富有文采,富有表现力,富有令读者信服的力量。若是一段话,我们又必须对其进行精简,使之既能与观点紧密联系,又富有说理性,同时我们也要对其进行句式方面的设计,使它们有文采,有说服力,且具有典型性。只有这样,学生们写出来的文章才会论据有典型性,有说服力,论据语言有文采,简洁自然,逻辑严密,论说力量十足,从而在保证论证过程有理有据,论证得当的基础上,最大限度地增加文章的文采,提升文章的档次。
其次,我们来谈谈论据的拓展运用。
前面我们谈到,在学生所搜集的论据中,有些能很好的论证此观点,而有些却与观点的联系并不紧密。那么,这些联系不紧密的论据怎么办?我们在将其搜集来之后,对它们进行了归类,进行了“榨油”,挖掘了其身上的隐含价值,而现在我们就可以拓展运用他们身上的隐含价值,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些论据其隐含价值的效益。
具体怎样来做呢?
我们作文训练时一般的作文程序是:出题者提供材料、话题,然后我们根据材料和话题而审题立意,然后根据审题立意去搜集论据,再然后对文章的结构进行构思、设计,最后下笔成文,从而完成一篇作文的写作。而我们现在谈及的论据的拓展运用,却是上述作文过程的逆过程,即由论据而引申推延,由引申推延而发掘出新的立意,由新的立意而写成新的文章。
在这一由论据而发掘出新的立意的过程中,教师平时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在审题立意的过程中,始终要求学生的立意指向一定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、思想道德观、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态度,使其立意始终能立足于一定的人生高度。这样坚持写下来,学生的论据多了、新了,学生的审题立意也多了、新了,然后再加上作文结构的模仿、训练、巩固、加强,学生的作文水平自然会水涨船高。
上述一系列过程,我们将其称之为:议论文论据材料的搜集、运用以及拓展迁移。在这一教学过程中,学生自我尝试、自主探究,充分体现了其学习的主体性,而教师也能及时指导、归纳、总结、明确,体现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性。在这一教学过程中,同样也很好地体现了“尝试教学理论”的“先学后教”“先练后讲”“兵教兵互助合作”等几项原则,因而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,有效地解决了在议论文教学与写作中,学生无话可说及不知怎么来说、不知从何说起的难题,给了议论文的写作教学一个好的突破口。
笔者的实践证明,这种议论文写作教学模式是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,它能有效地解决议论文写作教学中遇到的难题,我们都可以在这一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,进行共同的探讨。
议论文13人是有感情的,因此人也往往将自己的感情加于周围的世界中,这就决定了人看窗外的世界时往往带着不同色彩的眼镜,而眼镜的颜色是由每个人的心态决定的。
比如咏蝉,就唐朝诗人而言,官场春风得意的虞世南闻蝉声而感慨:“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。”字里行间洋溢的是大志高洁;仕途不顺的李商隐则低吟:“本以高难饱,徒劳恨费声。”身陷囹圄的骆宾王闻蝉声而叹息:“露重飞难进,风多响易沉。”同样的蝉在不同的人眼中,其特点竟如此悬殊。锋臣教育
当然,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,对窗外世界的看法也是不同的。青年时代的杜甫胸怀大志,眼中的世界四海升平而心中也是“致君尧舜上,再使风俗淳”,在他眼里,道路永远如一马平川般顺畅、美好;安史之乱后,饱受流离之苦的杜甫则写出了“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”的诗句,在他看来窗外的世界结起了一层厚厚的冰霜。
可见,同样的外物因人的心态不同而不同,同一个人也会因心态的不同而看到不同的外物。而我们做一件事往往也是这样,当我们只看重结果时,周围的一切及过程在我们的眼中就是黯淡的,或枯燥,或乏味,正如艺术大师罗丹所说:“生活中不是缺少美,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。”而当我们不仅重结果,而且重过程时,我们就会惊讶地发现原来美好无处不在。这些美,包括人情的美、创造的美、自然的美……锋臣教育
看社会如此,看他人亦如此。法国哲学家萨特说过:“他人就是地狱。”一个人同他人相处,如果自己是个非常挑剔的人,这样,只看到别人这样那样的缺点与不足,用一双冷眼看世界,那么他永远也不会从他人那里得到温暖,得到的只是不安与失落。如此说来,他人一定是自己的地狱!但如果你更多看到的是他人身上各种美的光环,比如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,比如认真负责的态度,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,那么即使在数九寒冬你也会从他人那里感受到温暖,这时他人也许就是天堂。锋臣教育
窗外的世界一片生机,抑或一片荒凉,就在于你用什么样的心态观看。